随着严寒冬季的到来,火锅类餐饮行业迎来旺季,速冻食品得以大卖。尤其是在小年、除夕等传统节日的加持下,速冻水饺将进入销售高峰期。不过作为大众最熟悉的预制菜,近年在新消费浪潮下却逐渐失宠,许多速冻水饺企业也陷入了发展困境,比如大众熟悉的三全食品(以下简称三全)。
据2023年三季报显示,三全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4.15亿元和5.52亿元,同比上涨1.5%和5.05%。虽然实现了“双增”,但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在二级市场方面,自去年8月开始,其股价便一路走低,全年累计跌幅已超25%。
种种迹象表明,三全的传统速冻业务已经开始失灵。从2021年起大力布局预制菜,2023年又涉猎牛羊肉业务,多元化发展成了近年三全的主旋律,只不过到目前为止,尽管三全业绩整体趋于向好,但在消费市场仍没有找到主力方向。
在疫情肆虐的三年里,大多数行业都惨遭冲击,然而三全所在的速冻米面领域却逆势增长。得益于“宅经济”引发的囤货潮,三全的业绩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在疫情暴发后的第一年,三全净利润就飙升至7.68亿元,同比暴增249%。
对于2020年业绩的爆发,三全给出的解释为,受益于渠道优化整合,布局新零售、增加新产品所致。但实际上就是因为“疫情红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线上业务实现了质的突破。据2020年财报显示,三全电商营收2.96亿元,同比增长204.55%。
与此同时,销售费用的骤减也是三全利润大增的原因之一。例如2020年仅业务和市场两项费用就比2019年减少了5.86亿元。在疫情红利的光环下,三全业绩实现了提档加速。
2022年营收74.34亿元,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加了14.48亿元;归母净利润8.01亿元,创下上市十五年历史新高。然而随着疫情消退,线下餐饮市场逐步复苏,三全高增长神线年前三季度,三全每个季度营收增幅均未超过3.5%,尤其是第二季度营收增幅仅为0.27%。在利润层面,虽然还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主要是由降本增效所致,而非由营收驱动,上升空间已然不大。
例如截至去年上半年,其经销商数量为4502家,相比2022年底减少了421家。优化经销商所带来的效果就是,2023年上半年市场费用相较2022年同期减少了4834万元。
尤其在十年前爆发的速冻水饺大战,三全作为最终的获胜者,以2亿元将龙凤收入囊中,实力大增,市占率远超湾仔码头和思念,坐稳行业第一的宝座。
更加糟糕的是,在此期间三全在速冻市场的战略打法也开始失效。三全能够保持数十年行业第一的位置,离不开两宝:一是全国性的渠道,二是庞大的市场营销。而这些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换而言之,三全的经营策略是重金砸出高营收。
例如2014年三全销售费用在突破10亿元之后,便逐年递增,2019年销售费用更是上涨至15.91亿元。2014年至2019年,三全6年销售费用累计高达70.48亿元。
不过三全想进行多元化转型并非易事。目前三全的产品体系主要为速冻米面、速冻调制和冷藏短保三大类。其中速冻米面的营收占比在85%以上,产品结构调整难度颇大。所以近年来三全的发展战略主要放在了两个方向:一是发力B端市场,二是寻找新赛道。
尽管近年来三全开拓了全新的涮烤类产品,尤其在2023年开始涉猎牛羊肉业务,并且和美利华等全球知名肉企建立了合作关系,确保货源质量,满足了商用和消费级市场的需求,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其涮烤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2022年三全速冻调制类产品营收仅为8.38亿元,尚未给其业绩带来强大助力。而在预制菜方面,三全早在2014年就推出过“三全鲜食”项目入局预制菜,不过以亏损告终,2021年又重新加码,但这次能否脱颖而出依旧未知。
好在得益于全渠道和工厂优势,三全还有很多选择。例如投资锅圈布局新餐饮,推出空气炸锅等新兴小家电食材,努力摆脱速冻老三样的束缚。不过随着新一轮速冻大战的到来,三全也应该做出正确选择,优化产业结构来迎接全新挑战。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千味央厨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三全食品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呷哺呷哺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锅圈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海底捞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安井食品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