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大寒节气,寒潮南下频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时节。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黄天生建议:大寒时节与立春相连接,养生既要滋阴,也要养阳,饮食上切忌大补。
“大寒既是一岁之尾,亦是一岁之始。大寒时节的养生要讲究养精蓄锐,暖身养中、温肾健脾,待来年生发。”黄天生指出,大寒时节寒冷干燥,为最易伤害阳气与津液的时期,同时也是腰颈椎病、肠胃不适等由寒邪引发的疾患的高发期。
黄天生介绍,寒邪侵袭肌表,就会出现怕冷等感冒的症状;若是寒邪直中脾胃,脾阳受损,就会出现腹痛、呕吐、腹泻等;若心肾阳虚,就会出现手足冰冷、胸闷疼痛、小便清长等。
此外,一旦阴寒之邪偏盛,阳气受损,则经脉气血失去阳气推动而阻滞不通。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寒邪伤人多见疼痛症状,如颈椎痛、关节炎等。血液流动不畅,甚至引起瘀血阻滞,从而加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大寒时节应多晒太阳,御寒保暖。除了要注意室内保暖,外出要戴口罩、帽子、围巾等,尤为关键的是足部保暖。冬夜入睡前,也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
中医认为怒则气上,扰动阳气。因此要注意调摄精神,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
饮食方面可以吃些红色蔬果和辛温食物,如红辣椒、红枣、胡萝卜、红苹果、鸡肉、牛羊肉、白菜、油菜等,增加热能,增强抵抗力。生姜、花椒、肉桂等辛温食物可以温阳散寒,对风寒感冒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适当吃一些。另外,冬天很容易上火,饮食还要吃点儿“苦”,泻泻火,比如苦菊、苦瓜、芹菜、生菜等。
大寒时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平日可多食用一些枣、黑豆、核桃、黑芝麻、桂圆、木耳、银耳等。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如香菜、洋葱、芥菜、白萝卜、辣椒、生姜、大蒜、茴香等,但不可过量。
大寒之后就是立春,要逐渐开始向清淡饮食转变。进补的时候,可以添加一些利于生发阳气的食物,如煮牛羊肉的同时,加入一些白萝卜、白菜等,适应大寒向立春的过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