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2023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将于7月14至16日在宁夏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届时将有国内外超300余家知名企业携千余款优质鲜冻肉、预制菜、配料配具、机械设备、服务软件等新款产品参与展示,1000余家采购商参会,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肉类产业产销对接和技术交流,激活肉类消费潜能,提升肉类消费品质,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是我国打造的立足西部、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肉类产业合作交流平台。2021年首届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暨牛羊肉产销对接大会在银川举办期间,100多家区外知名肉类企业参展,1000余家专业采购商到会采购,签约贸易合作项目30个,签约总金额31.83亿元,意向成交金额近50亿元。
本届博览会以“优供给 创品牌 促消费助发展”为主题,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承办,银川市商务局协办,预计展出规模2万平方米,将开展“1+1+3+N”系列活动,即1场专业展会、1场高峰论坛、3场专业对接和N个配套活动。博览会期间,将举办国际肉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肉类精深加工技术论坛、肉类新品推介暨产销对接会等8项活动,同期还将开展“炙享美味等你来”特色美食集市、全国牛羊肉烹饪大赛等活动,通过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展陈形式,助力肉类企业树品牌立形象,尽享交流盛宴。
据宁夏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确定有来自北京、河北、内蒙古、江西等22个省区市组团参展,包括雨润、神农、安井、查维斯、凯吉星、华誉等知名企业也将亮相展会,6个相关国家驻华使馆及在华企业将出席有关活动。博览会期间,将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A、B、C、D四个展馆共设置全国肉类产业综合展区、宁夏肉类发展展区、预制菜食材与成品展区、国际肉类名品展区、肉类加工技术及流通设备展区共5个展区,目前综合搭建服务项目已进入方案设计与审定阶段,各项筹备工作正顺利推进。
宁夏气候凉爽,光照充足、饲草丰富,是发展牛羊肉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宝地,也是全国优质牛羊肉的重要生产基地。宁夏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肉牛和滩羊”等“六特”产业,实行省级领导包抓,集中力量推进,举全区之力做大做强,为宁夏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作为“肉中贵族”的宁夏滩羊肉,先后入选G20杭州峰会、金砖国家厦门会晤、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大连“达沃斯论坛”等重大会议国宴专用食材,进入全国26个省(区、市)40个大中城市,成为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市场餐桌上的珍馐。宁夏已经是西北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牛羊肉加工集散地,也是全国肉类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
宁夏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希望依托强大的中国消费市场需求,整合食品食材上下游全产业链,借助博览会平台,推进各个领域的深度合作,通过全方位展示、全媒体参与、全平台推广,全面提升“盐池滩羊”“宁夏六盘山牛肉”等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龙头企业与知名餐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等合作,为宁夏肉牛和滩羊产业,打开“世界之窗”,助推肉牛和滩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文攀)
“可别小看村支书这个岗位,责任大着呢。这几年在村上干,我一直努力帮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深感‘群众利益无小事’!”12月10日,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红塔村,33岁的村党支部张千劳谈到基层工作收获时感慨颇深。
在新石器时代,人发明了绳子和编织的技艺。大约距今五千年前后,人把绳子做成缰绳,套在了牛马等大型动物身上,让它们成了牲畜。人们驱使牛耕地,驾驭马奔跑。人也转变成了农夫、牧人或骑手,由此开启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主导的时代。
南海海下1500米的幽深处,能见度极低,一只机械手却可以灵活地搬运沉船中的瓷器。只见它精准地靠近一个瓷瓶,轻轻地拿起,转动方向,稳稳地放入旁边的蓝色收纳筐中,熟练程度几乎和人的手臂相同。
近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习总重要文章《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抓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文章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没有减轻,而是更加艰巨。”“耕地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这为我们加强耕地保护、端牢“中国饭碗”提供了重要遵循,明确了前进方向。
因为与生态保护、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都息息相关,十几年来,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浙田几年前就与中国科学院地理资源所联合建立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研究中心”,与浙江大学共建了博士生科研基地。
2022年,国际科学团队完成第一个完整的、无间隙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说,现在成本降低后,很多以前舍不得测的基因组类别现在都能测序了,比如疾病基因组、药物基因组等。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12日发布的北极年度气候报告显示,2023年北极的平均表面气温是自1900年以来第六高,夏季地表气温创有气温记录以来新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所属国有企业,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驱动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研发和掌握更多的国之重器,切实维护利益。
培养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对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意义重大。丁冉建议,对一些从事长周期基础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应适当放宽博士后进出站的年龄限制。
统筹不仅限于区域内,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促进要素资源的整合创新在长三角经济版图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远近闻名。统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要从体制机制、要素流动、产业协作等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协同联动,凝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大模型的融合发展,将激活科学研究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帮助破解更多科学密码。
《自然·电子学》12日报告了一种由电子硬件和一个大脑类器官组成的混合计算系统,可执行如语音识别和非线性方程预测等任务。
(记者刘志强、常钦、郁静娴)粮食丰收,颗粒归仓。今年,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情况下,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功不可没。减“单”增“双”,湖南省湘乡市棋梓镇普安村农民田学文说:“单季稻改成双季稻,早稻集中育秧每亩补贴100元,流转的2000多亩田多种了一季,增收20万元左右。
近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青年学者、中山大学教授黄凯团队研究开发出一款高度仿生的老鼠机器人NeRmo,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机器人》。这款机器人的核心创新在于其柔性脊柱的水平摆动设计,大幅提升了机器人的运动灵活性和效率。
据新华社电国家统计局1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介绍,2023年,全国夏粮产量为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亿斤,下降0.8%;早稻产量为566.7亿斤,比上年增加4.3亿斤,增长0.8%。
“海上风电是清洁能源建设的兵家必争之地,更是风能产业的科技制高点。”他建议,加强海上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制关键共性技术标准,通过标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快速发展的5G、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引擎,亦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重要抓手。这些数字都表明,中国将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福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