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屠宰行业摸了20多年圆锯的猪胴体劈半师傅陆高新,从7月1日起,忙着学习新技能:放下圆锯,触控圆键。
只因不久后,他将放下“屠刀”,跟随同事们从一家民企屠宰公司走进市产业集团投资兴建的一个屠宰场项目,在刚试运行的国产生猪自动屠宰线,操控智能化劈半机器人。
市产业集团董事长周云祥介绍,新引进的国产生猪屠宰线,配套了生猪螺旋式双级双滚筒刮毛机、自动化传输、自动感应卸猪器、胴体分配器、智能化劈半机器人等设备,在我市屠宰场均为首次应用。能有效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对活猪的损伤,保障供应餐桌的肉质鲜美。
古有“割鸡焉用牛刀”的疑问,今有杀猪启用机械臂的景象。机器人技术为柳州生猪屠宰行业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是什么?对提升未来柳州的生猪屠宰行业附加价值,延长产业链有何作用?7月4日,记者走进现场寻求答案。
4日13时,陆高新倚靠半人高的围栏,对着一台橙色的库卡机械臂,驻足凝神,手指不时触碰控制键。这是他第四天赶来观摩熟悉他的新搭档——智能化劈半机器人。
望着一次次精准出刀、手起刀落不知疲惫的新伙伴,陆高新由衷感叹:“手工完成猪胴体劈半工序,费时费力,还需要操作者拥有丰富经验。若对半分割不均匀,造成一半骨头多、一半骨头少,则会影响市场销售,挑剔的消费者觉得骨头太大、肉少。有了机器人助阵,一切变得简单轻松。”
谈话间,陆高新一边目不转睛盯着操作台,一边对记者总结他的观察心得,“对比人工操作,机器人劈开的90头猪胴体,掉到地上的肉末损耗不过二三两。如果人工用圆锯劈开,同等条件下,工具带出的肉末损耗有6斤至7斤。同时机器劈开猪胴体的速度更快,分割均匀。”
陆高新表示,没想到他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有一天败给机器。幸运的是,他有幸融入屠宰加工行业的变革中,从“屠夫”转行为“技术员”。谈到这,陆高新的语气,透出一股淡淡的危机感。
与此同时,距离机器人4米至20米范围,驻场检疫人员和屠宰场肉检员同步对传送带自动输送到眼前的每头猪的头、胴体等部位,进行检疫和检验。对复查确认的合格猪胴体,盖上检疫合格印章和肉品检验合格印章等。整个过程,仿佛汽车自动化制造车间,充满炫酷感。
现场开展动物检疫工作的市柳北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形容,辗转全市多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第一次看到生猪屠宰线引入智能化劈半机器人等设备。有了高科技加持,改变传统屠宰模式,能有效解决老屠宰场规模小、设施设备不全、生产场所对周边环境带来影响等问题,提高生猪屠宰检疫率,积极实现以检促防、提升动物防疫水平、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和上市肉品安全。
不少人质疑,高科技加持,会不会减少用工量?引入现代化屠宰方式,能否从源头辐射带动更多农户从事生猪养殖及相关产业经营?
周云祥介绍,未来还将打造数字化管理车间,依托“云”管理,提升“菜篮子”内涵。按照规划,新建屠宰企业建设规模达到年最大屠宰生猪100万头和5万头牛的屠宰量,最终打造成集屠宰、肉食品加工、冷链物流及仓储于一体的国家级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厂,用工需求不会少。新厂区面向柳州市场,还将服务周边城市及邻近省份。
该屠宰场项目负责人张笃初谈及,采用国产生猪自动屠宰线头/小时,工作时间和人工成本均减少一半。项目还配套桂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冷链冷库,建设肉类分割车间、急冻间、快冷间及排酸间,每日可加工1000头以上的生猪冷鲜肉及分割肉。除满足柳州市区需求外,每年还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调运30万头白条猪及各类冷冻分割肉品。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