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必一运动官网_权威发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 农牧交错带牛羊产业困

发布时间: 2024-12-23 10:28:17    作者:必一体育app下载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都在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封村封路、隔离限流等特殊时期的管控措施给各个产业复工复产均造成不小影响,对于农牧交错带牛羊产业影响尤为突出。牛羊养殖作为农牧交错带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有效供应和农牧民脱贫增收的民生产业,正在经受严峻考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农业农村部等多部门已密集出台多项保障畜产品供应、推动养殖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牛羊饲养面临的饲料供应、活畜运输及用工等方面压力,但由于部分地区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政策执行存在多部门联动反应滞后,以及过渡施政、缺乏因地制宜等情况,仍在一定程度上对农牧交错带牛羊产业复工复产造成一定局限。当前,牛羊产业面临哪些突出困难?亟需什么样的支持政策?疫情带给牛羊养殖产业可能的发展契机在哪里?农牧交错带牛羊牧繁农育关键技术集成示范项目组对该地区牛羊养殖示范企业和合作社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并结合电话访谈,形成此分析报告。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保障肉类稳定供应愈显重要。1月31日至今,国家陆续在畜牧产品物流运输、企业复工、产销对接、财政金融等方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但由于各地落实政策存在差异,部分养殖场户及相关二三产企业仍面临复产困境。调研发现:当前复工不足是难点,运输受阻是堵点,资金断链是痛点。

  1.饲料生产环节。截至2月18日,全国已复工饲料生产企业6529家,复工率67%,随着饲料企业陆续复工,饲料短缺压力可望得到逐步缓解。但对于牛羊养殖来说,部分饲料原粮供给仍严重不足,油料加工的副产品豆粕、棉粕和酿造副产品酒糟等是牛羊养殖的主要饲料来源,油料加工和酿造企业复工复产情况直接决定着牛羊饲料供给情况及其价格。当前市场原料价格普遍上涨(部分地区豆粕涨价200-250元/吨,酒糟涨价90元/吨以上),加上运输道路不畅、运输车辆不足导致运费上涨(部分地区运费涨幅达100%),两方面作用下,饲料价格普遍上涨50-250元/吨。辽宁朝阳市朝牧种畜场负责人介绍,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待售羊只日均饲养成本增加5元。

  2.养殖环节。调查发现养殖主体普遍存在饲料短缺,主要是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不足;27.85%养殖主体存在补栏不足;43.03%养殖主体存在出栏不畅(见图1)。相较于以养殖母畜或自繁自养模式的牛羊养殖场,外购架子牛、架子羊育肥等的养殖场受疫情短期影响更大,规模越大受疫情影响越严重;外购架子牛、架子羊模式的养殖场由于养殖周期较短,饲料储备有限,出栏受阻或补栏不畅对生产计划影响程度更大,资金周转更紧张,且规模越大饲料短缺越严重、短期内出栏补栏需求越强烈、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压力越大;养殖母畜或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场受此次疫情中长期影响较大,因配种技术人员复工不足、冻精和液氮运输供应不畅,不能及时配种,直接下一个阶段犊牛、羔羊供给的短缺,进而影响中长期牛羊市场供应。

  另外,由于养殖场技术、管理人员复工不足,疫苗及粪肥运输不畅,正常防疫、粪污处理受限,按照惯例每年2-3月牛羊养殖场都需要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若不能正常实施该防疫则有较大潜在风险;在粪污处理方面,70.89%的养殖主体认为疫情防控对正常粪污处理有较大影响,养殖场清粪频率普遍大为下降,加工制成有机肥的比例降低,牛羊粪污不能及时处理消纳,可能会影响牛羊正常健康生长(见图2)。

  3.产销对接环节。疫情对牛羊养殖后端的二三产业影响较大,受疫情影响,屠宰场、餐饮店、企事业单位食堂停业,导致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产业链断裂。全产业链经营主体受到致命打击。受疫情影响,终端消费受限,养殖加工环节现金流减少,产业链各环节成本上升,极易陷入现金流短缺与还贷压力,甚至导致资金链断链,以内蒙古小尾羊牧业公司为例,公司旗下餐饮店已无法正常营业,营业收入大幅降低,多项成本费用不降反增,初步估算,疫情给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间接损失近2亿元。在畜产品产销分离区表现同样突出。以肉羊为例:主产区位于中原、中东部、西北和西南地区,而主销区位于京津、华东和华南地区。当前供需两弱,跨区域供给严重不足,主产区消费下降,区域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总之,新冠肺炎疫情给农牧交错带地区牛羊养殖产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图3对相关环节影响情况进行说明。

  1.加快协助相关企业复工并给予政策支持。向牛羊企业分派干部进行精准帮扶,督促企业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全力投入复工复产;组织农民到附近牛羊企业务工,优先推荐脱贫户,对临时务工上岗人员进行集中防疫及技能培训,指导规模经营主体开展互助合作,尽量放错峰安排生产、关键环节适当交叉用工,合力协调加工与运输,稳定和保障牛羊肉生产;对牛羊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企业给予稳岗复工补贴、职工培训费补贴,协调保险机构免除疫情防控期用工劳动保险,降低复工成本,调动企业复工积极性。

  2.保障原料产品运输畅通。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尽快打通牛羊产业所需物资下乡和产品进城运输通道,授权乡镇发放畜牧运输通行证,对持证牛羊运输车辆优先查验、优先放行;允许牛羊经纪人和物资经销商在满足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探索移动中介,村级行政单位在村外指定活畜装载场地,集中统一对外销售活牛活羊,村镇对接单位主动帮助物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做到物资卸载过程司机不下车,生产物资直通入户,确保物资、产品“拉来运走无障碍”。

  3.做好储备及进出口调节。出台疫情防控时期临时收储政策,组织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牛羊肉收储加工,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保障牛羊正常生产,保证牛羊肉持续供应;利用牛羊肉进口,调节疫情后期国内牛羊肉可能产生的暂时性供给缺口,避免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引导兽药、疫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企业将产品优先集中供应国内市场;根据国内兽药、疫苗、饲料余缺情况组织做好进口工作,简化进口兽药、疫苗、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登记申请审批手续,确保满足牛羊养殖场防疫与生产急需。

  4.完善产销渠道对接。组织开展牛羊肉“点对点”运销,地方畜牧政务部门牵头成立产销对接服务队,积极联络主销区批发市场、大型商超,与其建立直供机制,产销对接服务队负责统计市场订单,统一面向辖区养殖主体采购,屠宰加工企业按订单集中屠宰后统一配送直供单位,缓解产销对接错位;开拓多种营销渠道,充分利用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对企业电商平台促销宣传与快递运费等给予补贴,推广牛羊肉产品进社区直供销售。

  5.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实行疫情防控时期稳产收储补贴政策,提高收购价,降低养殖主体损失,稳定牛羊肉生产供给能力;对牛羊饲料、屠宰加工企业给予特殊时期补贴;鼓励金融机构对牛羊系列企业给予延期还贷、展期续贷、利率优惠等支持;开通牛羊产业链上企业疫情应对金融服务专区和“绿色服务通道”;鼓励牛羊饲料、养殖、屠宰加工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及时了解利用国家专项与贴息政策,争取税收减免,增强企业自身抗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探索推进农业保险,创新牛羊养殖保险模式,增加保险品种,扩大覆盖面。

  6.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立牛羊产业联点帮扶中心,围绕企业用工、用料、用钱等环节,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与项目支持;组建应急技术指导队,为牛羊养殖主体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协助中心抓好决策与指挥;搭建应急信息管理平台,统一实时发布疫情、物资及产品购销信息,为中心决策指挥提供支撑;拓展应急资讯传播渠道,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实现应急资讯全覆盖;制定应急措施实施标准,有效落实应急政策,实现“因地制宜”上下贯通,避免“各行其是”。

  近年来,国内畜禽产品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牛羊肉需求不断扩大,牛羊养殖产业迅速发展。此次新冠疫情给牛羊产业带来危机,同时也蕴藏着发展契机。

  1.牛羊肉消费潜力再次释放。疫情防控期,畜禽产品消费需求受到抑制,疫情缓解后,肉类消费将迎来消费高峰,疫情促使消费者向往更健康、更营养、更高价值的食品,生猪和禽业在“双重”疫情影响下,供给能力及消费需求受到重创,牛羊肉作为重要替代产品,消费需求会愈加旺盛,带动整个产业加速发展。

  2.线上销售引发消费升级。疫情有效促进了“宅经济”发展,线下采买存在风险,熟悉电商平台应用的年轻消费群体作为特殊时期线上家庭采买的主力,疫情时期生鲜肉电商交易数量与金额占比大增。生鲜肉电商交易带给更多家庭消费者新鲜、方便、安全的消费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的畜禽产品交易模式,为牛羊产业发展拓展了销售渠道。

  3.冷链物流发展成新常态。疫情让牛羊肉生鲜制品成为线上新宠,生鲜肉运输配送冷链物流迎来新机遇。建设牛羊生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可以减少牛羊长距离运输,降低动物疫病传播风险,保障牛羊产品安全。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冷链物流企业须在其辐射半径、物流时效等冷链服务能力方面持续完善。

  4.现代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疫情骤然来袭,牛羊养殖主体受到不同程度冲击,采用现代化管理方式、强化生物安全管理理念的养殖主体在战“疫”中优势突出,甚至主动出击成为保障肉品供应的排头兵。现代化管理方式,可以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提高应急处置水平。疫情发生后,养殖主体及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适当调整产能与饲喂节奏,实行上下游抱团取暖,将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5.适度规模化养殖成为未来产业发展重点。疫情对牛羊养殖主体产生的冲击主要来自于饲料短缺、用工不足和资金断链等方面。适度规模化养殖,因其资金把控灵活性较强、精细化管理水平较高、雇工依赖性较低等特征而形成较强抵抗风险能力,有效应对突发情况负面影响。适度规模化养殖模式优势较为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将越来越成为牛羊产业发展的重点。

【全文完】

标签:

False
Fals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