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必一运动官网_呼伦贝尔:生态与产业“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 2024-12-23 11:13:44    作者:必一体育app下载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呼伦贝尔大草原、额尔古纳河、呼伦湖、鄂温克族的驯鹿、鄂伦春族的狍角帽,还有正在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十四冬”)……近年来,越来越多打上呼伦贝尔烙印的名词出现在大众视野。人们倾心于呼伦贝尔的大草原、大森林、大湿地,沉醉于呼伦贝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呼伦贝尔也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持续不断保护好绿色家底,探索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实现了文旅产业高速发展、冰雪经济迈上新台阶、现代农牧业量质齐升的局面,绿色发展结出累累硕果。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让文旅产业成为呼伦贝尔市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2023年,呼伦贝尔市共接待游客近3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500亿元,分别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和三倍多。

  其中,冬季旅游表现尤为亮眼。曾经,冬季的呼伦贝尔大地一片沉寂。然而,在刚刚过去的冬天,呼伦贝尔市文旅活动异彩纷呈,旅游市场火爆,借着“十四冬”的东风,这座“极寒之城”成了许多游客的打卡地。

  在根河市中国冷极村里,游客们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验“泼水成冰”,旅拍摄影师张焱忙碌得一天都没有休息。新年伊始,呼伦贝尔市重点打造的莫尔格勒河景区迎来许多俄罗斯游客,一位俄罗斯小姑娘想“快快长大”去体验搏克(蒙古式摔跤)。2023年12月,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十届冰雪那达慕在陈巴尔虎旗开幕,、非遗展览、冰雪大集、冰雪火锅等活动令人目不暇接。

  截至2023年底,呼伦贝尔市冬季开门营业的A级景区和星级乡村(牧区)接待户同比增长50%以上,一些景区首次在冬季实现运营。呼伦贝尔市也获评“2023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

  呼伦贝尔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杨红表示,当地出台冰雪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发展补贴办法,鼓励文旅企业冬季运营,支持经营主体开发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推动冰雪文旅成为拉动冰雪经济的主力。

  近几年,呼伦贝尔市按照“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促进冰雪资源产业化。在牙克石市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呼伦贝尔)有限公司冬季汽车试验场内,一辆辆测试汽车在冰面上风驰电掣,车轮扬起阵阵飞雪。近年来,牙克石市冬季汽车测试产业快速发展,先后引进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技术研究中心。

  根河市积极开展飞机极寒测试、冻土观测等工作,为极地科考和东北冻土研究提供重要支撑。海拉尔区则计划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建设高寒地区冰雪装备研发测试基地,依托“冷资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尽管呼伦贝尔市冰雪产业取得初步发展,但仍面临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完善、难以形成产业集群等挑战。2024年,呼伦贝尔市提出要充分放大“十四冬”在资源要素方面的集聚效应,继续深入实施工业品耐冷性测试工程、冰雪装备制造提档工程和冰雪文旅产业提质工程,吸引更多项目投资和旅游消费,进一步推动相关产业补链延链、提质增效、集聚成群。

  2023年,呼伦贝尔农牧业硕果累累,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粮食产量突破132亿斤,实现“十一连丰”;油菜、大豆扩种任务超额完成,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人工饲草种植达到111万亩,其中羊草20万亩,为牛羊提供了优质食粮;牲畜存栏超过1200万头只,畜牧业发展蹄疾步稳。

  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诺敏河农牧场有限公司克服土地贫瘠、沙土地居多的困难,通过优化农艺、推广有机肥秸秆还田等绿色技术,2023年大豆亩产较2019年提升近150斤,创高寒地区大豆亩产新高。

  该公司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到实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黑土地、提高地力。大豆收割后,秸秆被粉碎还田,为黑土补充有机质。此外,公司新引入机械除草技术,减少传统喷药除草对土壤和作物造成的药害,保护黑土地生态。

  除了农机农技创新外,呼伦贝尔市也十分重视育种创新。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依托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呼伦贝尔分中心等科研机构,累计育成61个大豆优良品种,其中“蒙豆1137”入选国家主导粮油品种。

  在研究新品种的同时,呼伦贝尔农垦集团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和试验田,在田间地头中试验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生产提问题、园区找答案。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宜里农牧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立军表示,他们在大豆试验田前期播种到夏管过程实验新的田间管理措施,将产量提高了几十斤。

  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呼伦贝尔市不断推进牛羊育种工作。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大力建设三河牛、呼伦贝尔羊良种繁育基地,并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打造呼伦贝尔羊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基地,不断提升牛羊品质,增加牧民收入。

  除此之外,呼伦贝尔市不断推动规模化养殖,设施畜牧业养殖比重达到52%。在内蒙古奶业振兴试点旗县阿荣旗,奶牛在一座大型规模化养殖场里悠闲吃食,小牛犊活蹦乱跳。当地日处理1800吨鲜奶的奶业加工基地极大促进了奶牛养殖业发展,短短两年,阿荣旗有8座规模化奶牛养殖场投入使用,奶牛存栏量达到4.5万头。

  虽然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发展取得成效,但目前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等问题仍然制约其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呼伦贝尔提出坚持产业化理念、工业化思维、市场化导向,在“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上持续发力,在全力抓好稳产保供的基础上,推动农牧产业发展向优质高效转型,加快打造特色现代农牧业强市。

  2023年,呼伦贝尔市各项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扎实推进,草原、呼伦湖、大兴安岭林区等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过去一年,当地草原修复成效显著,荒漠化治理面积达到33.8万亩,草原植被盖度达到76.24%,连续五年位列内蒙古第一。在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东苏木哈日托海嘎查,牧民陶建文家4000多亩的已垦草原上夏天长出了郁郁葱葱的紫花苜蓿,动物数量增加,生态环境改善。陶建文通过销售牧草,收入也有所增加。

  呼伦贝尔草原腹地分布着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呼伦贝尔沙地,过去风沙严重,牧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自2009年起,呼伦贝尔市开始治沙,近几年不断加大治沙力度,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实现了“总体遏制,局部改善”。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当地一直面临缺少合适草种的问题。为此,呼伦贝尔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与蒙草集团,选育了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巴尔虎羊草等耐寒抗旱新品种。此外,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还与内蒙古苍润草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羊草团队合作,推广种植中科羊草。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和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作为发展羊草产业的重点地区和单位,在2023年新建3万亩草种扩繁基地和20万亩的羊草人工草地。

  针对呼伦湖生态危机,当地从草原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管护能力建设、环境整治、科研监测、湿地生态系统恢复和水资源保障等方面,以流域综合治理的理念采取了一批行之有效的措施,呼伦湖水位和水面稳中有升,水量接近历史最高水平,为生态系统和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草原和湖泊,呼伦贝尔市境内还拥有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自2015年起,该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采伐,林业生产转向森林保护和生态产业化。近年来,通过森林抚育、人工更新造林等措施,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森林面积净增,林下产业也不断发展,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为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呼伦贝尔市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深入推进生态产业乘时乘势发展、实施碳汇造林、提高饲草业产值等,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2024年,呼伦贝尔市将继续加大生态治理力度,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呼伦贝尔市委高润喜表示,当前,呼伦贝尔发展的政策机遇、独特优势与增长空间加速集聚交汇,正处在加快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稳定推进期。2024年,呼伦贝尔市将倍加珍惜、持续抢抓难得的良好态势和发展机遇,树牢理念为先、产业为基、项目为王、招商为要、开放为源、消费为引、县域为主、企业为大、环境为金、创新为本的鲜明导向,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提标提效、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全力推动经济发展扩总量、提效益、补短板,走好具有呼伦贝尔特色的现代化道路。

【全文完】

标签:

False
Fals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