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二战以前,情况却并非如此。以我们熟悉的泰坦尼克号为例,当时船上头等舱乘客吃的是烤羊排,而二等舱乘客却只能吃羔羊肉。
1915年的一份菜单上显示,一份羊排配烤土豆的价格是1.5美元,比烤羔羊肉的价格高出25美分。
到了1941年,纽约市的一家餐馆里,一份羊排、肾脏、香肠和培根的组合价格是1.61美元,也只比昂贵的菲力牛排便宜60美分。
当时的牧羊人通常是美洲原住民或拉丁美洲人,他们养了大量的羊,羊又吃了大量的草,那么牛的食物自然减少了,这就让牧牛人十分不满。
1934年的《泰勒放牧法》划分了公共土地,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这里放牧,牧羊人和牧牛人也可以和平共处……
但是,真的会和平共处吗?你可以看看现在美国快餐店里的汉堡用的是哪种肉排,你就知道到底是谁赢得了这场战争了。
随之,羊肉的地位降低,尤其是在某些地区,比如在芝加哥或纽约市,因为肉铺里购买羊肉的人越来越少,牧羊人不得不减少屠宰频次。
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二战期间美军吃了太多的澳大利亚羊肉罐头,以至于战争结束后,很多美国老兵不允许家里出现羊肉,他们再也不想再吃羊肉甚至闻到羊肉的味道了。
在英国这样的国家,羊肉也是有区分的。羔羊肉指的是1岁以下的羊,接下来是1岁以上的羊,而线岁以上的羊。这种说法是大众普遍的理解。
这种羊肉在美洲土著纳瓦霍人和普韦布洛人中很受欢迎,也经常被用于巴基斯坦、南非和印度的咖喱菜肴,另外也可能会被做成羊肉香肠。
比如为了让羊肉变嫩,需要放在寒冷的房间里,直至酶分解掉,这就需要时间和空间成本。另外,羊肉的运输成本几乎是其他肉类的3倍。
另外,还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多年来,美国人一直被广告传媒灌输好肉应该是“嫩”的理念,所以他们对于羊肉也只会选嫩嫩的羔羊肉,不会选择成年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