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的时候,学校边上的石门一路上,有一个弄堂口,有一家小吃店,也没有店招,其实就利用一边的墙,用简易材料搭出一个小空间来。后面是厨房,前面靠人行道放一个玻璃柜,里面放几样凉菜。中间是四五张方桌。营业时间从早到晚,啥时候去吃都行。
店里卖生煎,锅贴,面条,也可以要几样凉菜,喝几盅小酒。对我们这些学生最具吸引力的,则是它的招牌小吃:牛汤面。厨房里永远烩着一大锅牛肉汤,里面有牛肉牛骨牛杂,还放了咖喱,黄澄澄的。
面条是店家自己轧的,宽而薄。牛汤面二两一角,三两一角五。大锅下了面,捞在碗里,再舀牛肉汤浇上去,撒上碧绿的葱花,味道好得不得了。如果光喝牛肉清汤,五分一碗,加牛肉,一角五分。
我带中饭到学校吃,省得来回跑,是淘好的米和隔夜剩下的菜。到校先把盛米的饭盒放食堂里,中午放学去拿蒸好的饭。有时头天晚上没剩菜,就不带饭,中午跑去吃三两牛汤面,比吃自家饭香多了。也有不少附近弄堂小厂的工人,吃够了食堂的饭菜,跑来吃牛汤面。那时上海人吃牛肉是比较少的,菜场里一般人买不到。
刚去皖北插队,就吃上了牛肉,队里一头母牛难产,死了。当年牛是不能随便杀的,属于生产工具,要报公社批准。牛是自己死的,又有在场的兽医为证,所以就没问题。
牛皮剥了卖,牛肉切成大块,放饲养室的大锅里煮熟,先是每个人能喝一碗牛肉汤,如果加一角钱,汤里就能撒进几片牛肉。于是我们喝到了原汁原味的牛肉汤,汤鲜,肉嫩。因为牛不是老死的。剩下的熟牛肉,队里派人拉到集上卖了。
皖北当年牛肉便宜,集上生的才六角一斤。那时最贵的是猪肉,因为油水足。牛羊肉鸡鸭鱼虾都比猪肉便宜。但再便宜,也基本上吃不到。首先不能乱杀,其次很难烧酥,费柴禾。当年缺柴几乎与缺粮是一样的。
一直到后来市场搞活,而农村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牛也没那么金贵了,城里乡下便有了卖生熟牛肉的。当地吃法好像就两种,牛肉汤,卤牛肉。没见过爆炒红焖之类的。
记得在宣传部工作时,一位农村的朋友邀我们去他家吃牛肉,因为他家开饭店,牛肉是主打菜。于是某天和同事乘了下午的长途车,跑了两个小时,到了那个靠近徐州的小集镇。他家是夫妻老婆店,规模不大,牛肉不是批来的,而是自家宰杀。而且杀牛的竟然是他老婆!那天晚上吃红烧牛肉,喝牛肉汤,晚上就住他家中。
那地方是一小片山区,养菜牛的人家比较多。后来果然有人搞出来一个地方特产:陈家牛肉,开了加工厂,做成卤牛肉,还生产真空包装,皖北一片几乎所有农贸市场都有销售的,也营销到其他地方。
再到后来,就是遍地开花的兰州牛肉面了。城里乡下,处处能看到店招。至于口味,就不大好讲。反正我吃过的,就拉面上放几片牛肉。我没去兰州吃过牛肉面,我想即使在兰州,各店家的口味也有优劣,不可能一模一样。所以就当是兰州拉面吃吧。
还有段时间,县城里居然挂出来美国加州牛肉面的牌子,很洋气的样子。去吃过,就是卷面下好放点酱油,上面放几块牛肉。恐怕店家都不知道加州在美国哪一边。
牛肉似乎是很粗放的食物,文学作品中与彪形大汉比较相配。《水浒》中几条好汉下酒馆动不动就“切二斤熟牛肉来”。却没见《红楼梦》里吃过牛肉。但现在有学者提出来,因为中国一直是农耕社会,所以历朝历代都禁止杀牛,一头牛可以养活一大家人。
魏晋南北朝时,“非宗庙社稷之祭不得杀牛,犯者皆死”,杀牛是死罪。清代私杀耕牛“杖一百,流三千里”。《水浒》发生在宋朝,《宋刑统》有规定:“诸故杀官私牛者,徒一年半”,杀牛的要判刑一年半。哪里有家家饭馆卖牛肉的事?施耐庵写《水浒》时不知前朝律法?所以,荣宁二府不是不想吃牛肉,而是吃不到。还是曹雪芹的水平比施耐庵高。
现在,牛肉的做法是越来越精细,讲究,不是一律放在盐水里煮了。有的店家专门进口了澳洲或日本的牛肉,据说味道好,当然价钱也上档次。但我看了那些牛肉的样子,就不敢尝试。所谓的雪花,全是脂肪,而牛羊的脂肪,是最难被消化吸收的,你看那些牛油羊油凉了后的样子就有数了。本人胆囊已切除,不敢冒这个险。
查了一下那些高档酒店的牛肉菜品,真是眼花缭乱,请看:火焰牛肉,生焗牛小排,藤椒爆炒牛肉眼,慢烤牛肉沙拉,木桶鲜牛肉,水晶牛肉卷,琥珀牛肉,鲜花椒烹汁小牛肉,火把肥牛,勃艮第炖牛肉,烧椒拌牛肉,姜汁牛肉,桃仁炒牛粒……我不但没吃过,听说也是第一次,根本想不出它们的味道和形状。
退休回上海生活,牛肉是时常见到的,也时常烧了吃的。我只买一个部位:肋条,因为能烧酥。好几次买其他部位的包括牛腱,炖太酥切时不成型,纤维切不断就咬不动。不炖酥,里面的筋也咬不动,所以干脆不买。
一次经过浙江中路广东路那些新疆人开的牛羊肉店,顺便买了几斤牛肉,其中有牛里脊。想炒牛肉丝,但又怕技术不行,炒老了。最后采用潮汕牛肉丸的做法,打!用刀背将牛肉放案子上锤打,打到成浆,再做成牛肉丸,倒真是弹性十足,又嫩又鲜。
在外面馆子里吃牛肉面,基本上没有可口的。当然我不是在高档酒楼享用的,(谁吃一碗牛肉面去五星级酒店?)牛肉都是柴而硬。据说有的地方牛肉面牛肉入口即化,不知是何方神圣有这等水平?
还记得有一年到山西旅游,临走在太原火车站候车。夜里九点的车,我们先轮流找地方吃晚饭。我选中一家面馆,要一碗牛肉面,18元(2015年),端上来,就是光面加酱油,上面有牛肉四五片,纸样薄,邮票般大。对这家店的厨师刀功绝对佩服。
上海熟菜店里一般都有卤牛肉,两种,酱牛肉和盐水牛肉,价钱基本上是所有熟菜的天花板。当然,生牛肉也卖五六十一斤了,理解。还是想到那次旅游,在平遥城里,见不少卖熟牛肉的小摊,价格便宜得吓人。导游提醒:现在生牛肉多少钱一斤?请大家不要随便买。
我们吃晚饭的餐厅外就有一个小摊,趁还没开饭,我跑出去看,熟牛筋碎片,二十元一斤。牛筋好像比牛肉还贵啊?但照样有不少人买。看得出都是下了班的农民工,手里拎瓶酒,要摊主称一斤半斤的。
疫情前一年,去宿州把原来的住房卖掉。那里时兴吃牛蹄,带皮的。某天单位同事请我吃饭,到饭店点菜时,见有一个刚刚加工到半熟的牛蹄,老板说再烧个把小时就好,你们先喝酒。但最后牛蹄还是没酥,几个牙好的啃了半天也啃不干净。
这几天小区对面一家食品店里见有卖这种半成品的牛蹄,老大的个头,三块五一斤,估计上海人是不大会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