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宾楼就餐,如果不吃上一道红烧牛尾,或许会留下遗憾。这道响当当的镇店名菜,赶上“牛劲十足”的牛年,更是应时应景,不仅有好味道,更有好彩头。
据说,这道红烧牛尾与中国的“初代美食家”乾隆有关,相传这位爱好美食的皇帝在微服私访下江南的时候,经过山东济南府,看见街头的一个屠夫,身强力壮、肤色红润。乾隆便问其养生之道,屠夫说,穷人哪里有什么养生之道,每天宰的好牛肉都卖给食客,自己只能啃些牛尾巴。乾隆回京后就命御膳房以牛尾做菜,吃了一段时间后果然感到“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于是这道乾隆“盖章”的红烧牛尾便端上了皇家贵族的餐桌。
鸿宾楼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行政总厨周艳宾说,鸿宾楼的红烧牛尾选料十分讲究,甚至是苛刻:一整条牛尾也仅用其中的五、六节入菜。牛尾要用姜、大料等10多种天然调料精心煮制,使其底味醇香厚重。最考验厨师功力的莫过于最后的高汤调汁、勾芡。周艳宾说,鸿宾楼烹的红烧牛尾必须色泽红亮诱人,口感软烂醇;用筷子一拨,牛尾上的肉就可以轻松脱骨而下,没有十多年经验的师傅是烹制不到如此火候的。
今年,鸿宾楼还特别推出了真空包装的红烧牛尾,由大厨为消费者做好前三四个小时最麻烦的预烹制工作,带回家只要用10分钟加热就上桌,为家里的年夜饭、团圆宴,增添一道“牛气十足”的牛年“横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