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经济活动正逐步恢复,公司主营业务面向人民群众基础性饮食大消费,市场需求强劲,面对国内庞大市场,公司采取积极措施提升主营业务产业链核心竞争力-从源头保证食品绿色安全、降低产品成本及价格、研发热销佳品、拓展市场覆盖和品牌建设,赢得消费者信赖,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占用率。
报告期内,外部总体经营环境不佳-各地区内部及跨地区人员通行和商品物流受到限制,商业活动尤其是到店服务业受到极大影响,公司连锁餐饮和殡葬相关业务营业收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公司部分下游客户出现经营困难,为此报告期内公司增加计提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根据天德福地陵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以下简称:“非吸案件”)处理和和辉基金清算的情况和进展,报告期内公司对其他非流动资产(对和辉基金的投资款)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天德福地陵园对非吸案件可能产生的赔付义务计提了预计负债。公司主营业务面向人民饮食基础必需消费,国内市场基本需求依然稳定强劲,公司总体经营保持稳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4亿元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5.34%和28.62%;公司长期保持经营性现金流入,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入1.04亿元,同比增长100.70%;公司财务健康,报告期末公司有息负债为零,资产负债率由2021年19.41%下降至13.32%。
响应202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和“加快发展设施农业”。2022年生态农业业务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公司生态农业发展重点方向转向与肉牛育种养殖、食品制造加工和连锁餐饮业务结合配套,应用大型农机装备实施大规模自动化机械化种植,升级现代农业,建立饮食消费大产业链绿色源头;报告期内,公司全面完成燕郊西吴养牛场北区和南区的改扩建工程,建设工厂化集约养殖基地,容纳存栏活牛的规模超过1万头。公司将进一步扩大工厂化集约养殖基地规模,充分利用可开发空闲土地建设活牛育种养殖设施。利用公司多年肉牛养殖经验和优势,肉牛育种养殖屠宰业务实现高水平恢复,至报告期末已生产犊牛6,941头,肉牛育种养殖业务实现毛利润5,180.88万元,为公司进一步做强肉牛育种养殖业务迈出坚实步伐;公司将投入优质活牛种源培育工作,与科研院所及同行共同攻关解决农业领域的优质肉牛种源瓶颈问题,拓宽公司养殖业务收入来源。
公司主营业务面向人民群众基础性消费,发展战略清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公司从田间到餐桌的饮食产业链闭环,业务从生态农业到肉牛育种养殖到食品制造加工和连锁餐饮,实现各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打造绿色安全健康饮食产业链。生态农业的种植养殖产品和副产品(如小麦加工面粉的副产品麦麸)成为肉牛育种养殖饲料和食品制造加工业务原料,肉牛育种养殖的产品牛肉成为食品制造加工和连锁餐饮的原料,充分发挥业态间产业协同,降本增效,最终实现饮食消费产品的绿色健康安全。同时,肉牛育种养殖的排泄物还填生态农业标准化种植农田,增加产量和土地肥力,形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响应发展农业的国家政策,公司将利用资源优势,继续开展生态农业业务,强化与公司下游食品制造加工和连锁餐饮业务的连接,通过机械化、自动化大规模种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九零和零零后年轻一代正逐步进入社会主流,面对未来时代消费趋势,在打造绿色健康产业链闭环基础上,公司将充分发挥已形成的“福成”牛肉品牌和福成“鲜到家”预制菜品牌优势,重点投入加强公司食品制造加工-预制菜和肉牛育种养殖业务发展。
公司主营业务围绕农牧食品加工餐饮一体化及其他产业两条主营业务线,公司两条主营业务线涉及多个行业,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和特点等说明如下:
公司的生态农业进行农作物种植、植树育苗、植树绿化、农机作业、农产品贸易等产业,并承揽生态环境修复、土壤修复、水土保持等维护生态的环保工程。生态农业简称ECO,把发展农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生态农业、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进入2019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绿色产业目录》。2021年全国农业总产值7.83万亿元,同比增长9.21%。公司所从事生态农业的一部分种植类业务,会受到天气病害条件的影响。
2022年1月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地侵蚀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全国113,108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采矿活动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面积238.3万公顷,植被破坏严重。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快速释放,生态修复行业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公司生态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方向是农作物种植、植树育苗、植树绿化和承揽生态修复工程,报告期内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能力。
目前公司畜牧业主要是肉牛育种养殖,我国肉牛养殖主要分别在冀鲁豫、西北8省区和东北3省三个地区,总体上规模养殖程度低、能繁殖母牛饲养量持续下降和自主培育的肉牛专用品种少,生产核心种群依赖进口,地方品种选育改良进展滞后、性能退化严重,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2021年末存栏9,817.25万头,同比增长2.67%;2021年全国牛出栏4,707.43万头,同比增长3.11%;牛肉产量697.51万吨,同比增长3.73%,牛肉自给率76%左右;2010年全国人均牛肉消费量4.87公斤,2020年人均牛肉消费量6.26公斤,牛肉产量、牛肉消费量和牛肉价格逐年缓慢稳定上升,2021年牛肉生产价格指数为106.1(2020年=100)。肉牛养殖和消费的周期性不强,全国牛存栏、出栏数量、牛肉价格总体小幅波动增长。我国牛肉产量不能满足国内牛肉消费需求增长,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牛肉进口国,进口主要来自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巴西、阿根廷、乌拉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2022年1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和“加快发展设施农业”,要求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鼓励发展工厂化集约养殖。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牛羊肉产量分别稳定在680万吨、500万吨左右;牛羊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30%、50%。国家各部门的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有利于降低养牛成本,提高养牛积极性,促进解决牛肉自给率提升、能繁殖母牛饲养量持续下降和自主培育的品种数量少等问题。
2000年10月,公司前身合营公司被农业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确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大龙头企业”。2004年公司以肉牛养殖主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养牛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根据2018年1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公布第八次监测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公司继续享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的称号。利用公司养牛和屠宰资质。公司以工厂化集约养殖方式进行肉牛养殖,集中建设大型肉牛养殖场。2022年完成西吴养牛场北区和南区建设,建成单个养殖场存栏数量能达到一万头的工厂化集约养殖场。报告期末,公司存栏活牛10,446头。我国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低、集中度低,缺少大型甚至超大型肉牛牧业集团,缺少全国性的肉牛牧业集团,规模化牧场主要存栏品种主要以“西门塔尔”和“安格斯”为主。
食品加工业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两大类,包括粮食加工、蔬菜加工、肉制品加工、乳制品加工、水产品加工、调味发酵品生产、食品综合等门类,与人民日常生活饮食相关,受经济周期变动影响相对较小,公司产品全年没有特别明显的季节性,一般逢重大节日业务有小量波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业产值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由于国家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食品需求刚性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未来食品加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产业规模稳步扩大。现代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改变,外卖、方便食品和预制菜等未来市场需求快速增长。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196亿元,估计到2025年将突破9,000亿元。
2022年11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2022版)》(以下简称:“审查通则”)起施行,新增了对未列入《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和无审查细则的食品品种,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据《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许可办法”)和审查通则的相关要求,结合类似食品的审查细则和产品执行标准制定审查方案(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除外),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审查;在现场核查方面,审查通则明确了需要组织现场核查的各种情形。报告期内,行业政策法规的变化对食品制造加工行业没有显著影响。
公司食品加工产品主要包括速食(预制菜)、肉制品、乳制品和益生菌粉等产品,食品加工业务营业收入占公司总体营业务收入比例不断提高,收入规模占全国食品加工制造业销售总额比例不到一个百分点。2007年公司开始以福成“鲜到家”品牌生产销售方便菜品(预制菜),福成“鲜到家”品牌在方便菜品(预制菜)细分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占有率和美誉度。在多个国内非权威机构的预制菜排名中,公司预制菜排名居于前列。
我国的餐饮服务行业按经营模式可分为连锁模式及非连锁模式,餐饮服务市场非常分散,品牌属地化竞争,以独立经营的餐厅为主,而经历多年的发展与市场竞争,餐饮服务行业发展已进入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经营模式连锁化和行业发展产业化的阶段,餐饮服务行业长期发展势头强劲。连锁中式餐厅品类丰富,包括炒菜、面条、面点、火锅、粥等多种产品,连锁餐厅经营策略是标准化管理和品牌推广,具有统一烹制标准、统一宣传等特点。餐饮服务收入主要驱动因素是门店数量、单店规模、客流量、客单价和翻台率等,随着4G/5G通信技术应用和手机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深入各领域,餐饮行业成为线上互联网连接线下的最大入口,移动互联网给餐饮服务经营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一方面线下餐饮服务提供到店堂食服务,并在许多场景提供社交功能,另一方面线上餐饮服务仅满足餐饮基本功能,无需提供就餐场所和社交环境。餐饮服务的线上与线下定位差异,带来餐饮服务模式的重大变化。聚焦线上的餐饮服务,可进行工厂式无门店运营,外卖发展迅速。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餐饮服务行业的关键问题,全行业食品安全问题频出,保障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经营的根本。
报告期内到店服务行业受到极大冲击,间歇性停业、到店消费客户减少、原材料加工成本上升、固定成本高居不下等一系列负面因素,餐饮服务行业出现大量中小餐饮企业倒闭及连锁企业关闭门店的情况。餐饮门店租金在餐饮服务成本结构中占比较大,门店租金成本低的经营者(如以经营外卖为主),相对而言受冲击程度略低。2021年餐饮服务行业较2020年有一定程度恢复,2021年我国餐饮行业收入达46,894.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