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下午,“探源中华文脉 发现宝藏陕西”网络主题活动最后一站来到古都西安,同盛祥泡馍中探访地道长安味,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烹饪技艺;漫步西安博物院里亲身见证大唐辉煌,领略古都的深厚历史底蕴和丝绸之路文化的辉煌成就,发现宝藏陕西的丰富文脉。
在西安,特色小吃层出不穷、样样叫绝,但是,一碗牛羊肉泡馍,当属西安人的独特记忆。“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 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创建于1920年的同盛祥牛羊肉泡馍是陕西省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配料考究,做工精细,烹饪方法独特,素以“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馍筋光滑、香气四溢、清香爽口”饮誉天下。
活动现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乌平,为采访团全方位地讲解泡馍的主要吃法、烹饪方式等。“传统吃法主要有‘干泡’‘口汤’‘水围城’和‘单走’四种,泡馍中汤的多少是区分它们的关键。‘干泡’汤最少,一碗泡馍几乎没有汤;‘口汤’则是吃完只剩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馍被汤汁完全围住宛若‘大水围城’;‘单走’则是将馍和汤分开上桌,曰‘各是各味’,后续也衍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吃法——小炒,其酸辣鲜香的味道现在受到了年轻人的广泛欢迎。”
泡馍的烹饪过程也十分繁琐,虽然煮馍只需短短几分钟,但是原料的筛选、处理,熬汤的火候、时间等都是有讲究的,一碗原汤要烹饪将近48个小时,且在相应的时间放入20余种配料,才能料重味醇、香气四溢。并且一碗成功的泡馍,靠的不仅是厨师烹饪的技艺,还有顾客掰馍的手艺。乌平说:“馍一定要 ‘掰’,不能在手里面‘搓’‘揉’,手法正确、大小适中才能保持最好的口感。”
每一碗牛羊肉泡馍都浸透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品尝一碗牛羊肉泡馍,仿佛置身于长安古城的繁华街头。这是一种独特的美味,它不仅代表了西安美食文化以及传统手艺的延续,更是陕西人民对悠久历史的传承。
西安有众多美食,但作为十三朝古都,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更加为人们津津乐道。采访团来到国家一级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探寻古城丰富的文化遗产。西安博物院由国家一级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明清古建筑群、历史文化公园四部分组成,有馆藏文物11万件,等级文物一万多件。展览基本陈列围绕西安作为都城发展的历史,分为周、秦、汉、唐四个部分,文物包含金、银、玉、青铜、石刻、洗印、铜镜、纸质等多种材质。
“珍贵文物+古典园林”的搭配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参观。西安博物院原创展览“长安有故里——丝路少年大唐行”正在展出。游客跟随丝路少年一同走近盛唐,感受长安风光,见证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赏文物、听故事、移时空、看变化,观众也在这里体验了一场“大唐行”,丝路少年“活”了起来,大唐在观众心中也更为鲜活。
在荐福寺深沉回荡的钟声里,采访团穿过古树集群的幽深园林,驻足于小雁塔之下,仰望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的典型作品,与大雁塔相比塔形更为秀丽,经历多次地震,几经修缮至今屹立不倒,见证从唐中宗景龙元年(707年)至今1300多年历史。它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也是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族文化的标志性建筑。2014年,小雁塔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丝路明珠”。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每个角落都弥漫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贮藏着无数的宝藏。为时五天的行走三秦、探脉寻宝之旅在西安画上句号,但赓续传统文脉、发现文化宝藏、讲述陕西故事,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开花、迈向全国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