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羊,这一在宁夏中部干旱滩地独特自然条件下孕育出的优秀地方品种,不仅是国家二级保护品种,也是宁夏农业发展的“六特”产业(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产业)之一。然而,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升级,滩羊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羊遗传改良与生物育种创新团队,在负责人陈玉林教授的带领下,深耕滩羊主产区,通过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为滩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为了更好地支撑滩羊产业的发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宁夏红寺堡天源良种羊繁育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立了宁夏滩羊生物育种工程中心。此外,还在滩羊主产区吴忠市揭牌成立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滩羊试验示范站。这些科技小院不仅成为了滩羊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摇篮。
“科技小院的建设,旨在将学校的科研优势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推动滩羊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陈玉林表示,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科技小院不仅聚焦滩羊种业振兴、营养标准制定等核心问题,还积极开展滩羊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和成果示范推广工作。
在科技小院的支撑下,滩羊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通过基因编辑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创制了生长速度快、高繁殖力、肉脂品质优良的滩羊新种质资源,为滩羊产业的种源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撑。另一方面,通过制定滩羊营养需要量标准,优化了饲草料配方,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滩羊的生产性能。
在推动滩羊产业发展的同时,陈玉林教授团队还深化产教融合育人,努力培养能够在羊场待得住、能解决羊圈里的实际问题、毕业后还能在产业中大显身手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团队组建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级劳动模范及实践经验丰富的研究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这种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团队每年有95%以上的研究生在科技小院等平台上深入产业开展实践,全面学习羊场相关管理和生产技术。这样的培养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解决产业问题的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理解了农业产业的实际需求和挑战。
韩赛铮是长驻滩羊科技小院的一名研究生,他深有感触地说:“经过这几年的生活,我想到的是一个鲜活的画面和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二维的平面。我觉得这就是把论文写到大地上的一种过程。”
这类实践经历,让韩赛铮等学生们更加坚定了投身农业产业的决心。他们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产业一线,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农业产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科技小院和产教融合模式的共同推动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不仅为宁夏滩羊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我国畜牧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探索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农业产业在科技小院的支撑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