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驰名粤西。地处高州、茂南、化州三地交界的石鼓镇,总面积155.2平方公里,辖32个村(社区)。
石鼓镇一二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综合实力位居粤西地区前列,是全国千强镇、国家小城镇重点建设镇、广东省中心镇、省重点工业卫星镇、省渔网渔具专业镇和省水稻专业镇。
生猪、沃柑、蜂蜜、百香果、罗非鱼……琳琅满目的优质农产品在石鼓镇都能寻到踪影。有“鱼米之乡”美誉的石鼓镇耕地面积约6.7万亩,拥有省级龙头企业5家、专业合作社86家。全镇有1.8万亩鱼塘资源,借助罗非鱼“金三角”核心区优势,建立起“育苗、养殖、捕捞、加工”的全产业链。
2023年,石鼓镇围绕茂名市“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农业产业布局,依托本地特色优势产业,精心做足做活石鼓“土特产”大文章,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鱼米之乡”。深挖镇村产业特色,石鼓镇建立了9个特色种养生产基地,分别在低坡村生猪、石鼓村首乌、上垌村沃柑、九罡村蜂蜜、甘竹村沃柑、深冲村百香果、良文塘蛋鸡、塘陂村香水柠檬、黑坭山村茶花等特色上发力,通过探索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新合作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充分利用“高州粮仓”的资源禀赋,石鼓镇持续做大做强丝苗米产业,培育了广东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州市顺达猪场有限公司、高州市潘氏农业科技公司3家丝苗米龙头企业。全镇丝苗米种植面积达2.5万亩,年产丝苗米11万吨,成为全市4个镇街10万亩丝苗米产业园的主平台。其中,高州市顺达猪场有限公司投资1.073亿元打造年产6万吨有机丝苗米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设计日加工300吨稻谷,年产达6万吨,是目前粤西地区技术先进的大米加工基地。项目于2023年6月30日建成投产,联农带农7000户,形成了收购、加工、仓储、物流、销售、产品研发全产业链条,预计年产值超10亿元。
走进投资5.25亿元建成的顺达智能化猪肉制品加工中心,一条条全自动生产线让生猪从屠宰、分割、排酸、冷冻到深加工完成处理,年产可达10万吨。高州市禽畜屠宰冷链加工产业基地(一期)项目,设计年屠宰生猪120万头、家禽1000万羽,年产肉制品10万吨,冷链物流量300吨/天,储运量10万吨/年,开创了全市“规模养殖、集中屠宰、品牌经营、冷链运输、冰鲜上市”模式。截至2023年底,项目投资完成率80.81%,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超10亿元,规模化、自动化的现代食品工业发展模式在石鼓镇落地生根。
工业实,商贸旺。石鼓镇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是高州“一园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九罡、金墩、石鼓、祥山4个工业区。300多家企业分布在渔网渔具、造纸、木业、建材、针织、加工六大产业中,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0家。各类小微主体4105个,小商品年交易额超3亿元,使得石鼓镇素有“小佛山”“小义乌”的美称。在2023年广东省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镇排名中,石鼓镇位列全省第75名、粤西地区第4名、茂名市第1名。
2023年,石鼓镇牢牢把握“金石茂一体化”联动发展机遇,发挥产业布局集群效应,增强全镇经济发展活力,全年规上工业企业共20家,总产值约8.85亿元。全年招商引资企业23家,签约落地开工企业7家。
2024年,石鼓镇计划培育广东新众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高州市庆丰复合肥有限公司、广东鸿顺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规上工业企业。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增加工业土地供给,升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健全园区路网体系,推动“金石茂一体化”加速成型,助力高州冲刺全国百强县。包括加快完成金石大道征地收尾工作,推进产业转移园西区开展征地工作,以及完善石鼓工业园片区详细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原茂名矿务局土地平整盘活工作等。
石鼓镇以“渔网小镇”项目为重要抓手,全面落实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不断强化圩镇联城带村的节点功能。
长达12公里的“一条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片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处美丽圩镇客厅”“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处处美丽改造见证着石鼓镇向美丽圩镇的蝶变。
其中,2023年以来,石鼓镇对G207国道石仔岭交界至汕湛高速石鼓出入口12公里路段进行了风貌提升,对沿线“六乱”开展整治,打造了多个节点特色景观带,种植了3.5万株火山榕,铺种了2.5万平方米草皮及灌木,进一步提升了石鼓的集镇品质和魅力。开展渔网文化街改造工程,对沿街房屋进行精细化改造,打造充满石鼓特色的渔网风情街。截至2024年3月,已改造房屋61栋,面积约2.2万平方米。
墟村联动,以圩镇为枢纽、中心村为节点,石鼓镇扎实推进高州市西部现代农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构建起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新格局。
一批亮点纷呈的和美乡村示范点涌现,深埇村“三变”改革入选省十大最具影响力农业农村改革案例,合丫埒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门前坡村入选高州市“镇一村”十大美丽乡村和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甘竹官塘村治污经验在茂名全市推广。
穿梭在门前坡村的乡间小路中,两边良田与鱼塘星罗棋布。进入春耕季节,整齐的田垄、洁净的村道与鱼塘上的观光栈道,为村民和访客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门前坡村位于石鼓镇东南面,地势平坦开阔、河湖众多,孕育了大量的良田和水塘。该村水稻两造种植面积约3300亩,建立了从种植、加工、仓储运输到品牌销售的全产业链。
通过两造水稻与圣女果、玉米等经济作物的轮作,在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恢复土壤。门前坡村种植的水稻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成穗率高、病虫害少,辖区内拥有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高。将撂荒的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中,土地资源得到复耕复种,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农户自身的撂荒地也有了经济效益。门前坡村、村委会主任邹桂浩介绍,除了种植大户和经济合作社,门前坡村还需要大量的劳务工人,这为村里的闲散劳动力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的打工机会。“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他说。
从2021年开始,门前坡村开始与广东浩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方式,建立健全了从种养加工、仓储运输到品牌销售的全行业链,不断完善和拓展上下游产业链,“仁昌公”丝苗米品牌全面打响。
水稻田边,一片片的鱼塘正在喂食,无数罗非鱼翻腾出水争食。除了水稻种植,罗非鱼养殖也是门前坡村的重要产业,村里2000亩水面以养殖罗非鱼为主,年产值已经超两亿元。门前坡村对于罗非鱼品种筛选比较严格,饲料投喂、鱼苗保健等日常管理经验丰富。邹桂浩介绍:“对于高密度养殖技术,我们村可以说掌握得很成熟了,亩产可达1.5万斤左右。”
下一步,门前坡村将建立罗非鱼养殖合作社,达到规模效应,降低饲料等生产成本,以争取更高售价。邹桂浩说:“我们通过合作社对接订单,我们有量的优势和品质保证,外面的公司也喜欢跟我们合作。”合作社建立起来,将来也会进行技术分享,邀请一些养殖高手和行业专家分享养殖技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