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规模大,其规模效益比较高,也是畜牧业发展的理想模式,但受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城镇化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管理水平及心理等因素和条件的限制。规模一旦超出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也难以获取计划收益。
目前我国广大农区肉羊养殖规模普遍较小,主要表现为以家庭为饲养单元的养殖形式。规模过小,不利于现代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利用,劳力动成本过大,造成养殖效益较低。规模大,其规模效益比较高,也是畜牧业发展的理想模式,但受资金、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城镇化发展以及农民文化、管理水平及心理等因素和条件的限制。规模一旦超出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也难以获取计划收益。在我国的肉业的规模经营只能是一个渐进过程,必须根据市场、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经验等因素综合考虑。
规模养殖应有一个“度”。这个“度”的标准就是一个羊场或养殖户能够提供的生产资料(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资源)的最有效组合。如一个可容纳1000 只羊的羊场只养了100 只羊,势必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和劳动时间、生产资料(如场舍资源)的浪费。但如果在各种条件或者某一种条件不具备情况下,突然扩大规模,即使准备不断创造条件,也不能完全避免某种失败。如圈舍狭小,突然增加饲养量,往往会导致羊只挤压、疾病暴发等。因此规模经营是以一定的投入为前提的。
规模养殖不仅仅是以单个饲养单位为对象。规模经营应当表现在宏观管理上,应以区域经济乃至整个畜牧业为对象,求得各经营单位、行业、产业之间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总体规模效益。规模经营的本质上是畜牧生产力水平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反映,其规模及结构决定于科技水平、投资能力、劳动手段水平、原材料(羊)可供量及市场容量。
规模养殖要求各生产要素为优化组合。一种产业必然是由不同的生产要素组成和支持,如肉羊的养殖要素是羊、饲料、劳力、资金、技术、设施等。一定规模的产出必须以一定的物质投入为前提条件。有多大规模的产出,必须有多大规模的按比例投入。而且,在一定时期内,羊肉产品的生产总量必须符合市场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规模是否经济合理,还要看该产业经营产出及整个产业的质量、结构和平均消耗,并不一定是规模越大效益越高。规模只是为生产提供了一个条件,利用这个条件,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规模养殖效益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规模养殖的核心是降低成本。规模越大,各生产要素的影响也越大;各生产要素配合、组成越复杂,相应的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及市场风险也越大。因此,规模养殖也是一种风险经营。
小规模养殖在单家独户小生产格局下,农户因受到信息、技术、销售等方面的制约,一般很难顺利进入市场,从而使羊产品无法变为商品。规模化可以打破社区界限,建立多种形式的联合体,有较好的条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羊肉产品的深加工,实现羊产品的增殖,提高羊产品的价值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规模养殖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掌握先进技术、具有经济头脑的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农业经营者素质。
适合肉羊短期育肥。肉羊批量育肥不仅有利于养殖成本的控制,而且有利于羊肉产品的统一加工、贮存、运输和检验,实现商品化生产和经营。
在其他条件具备时,规模经营的成败最终决定于生产者的素质和经营能力。从事一般体力劳动的生产者很难适应规模养殖的需要。二是要具备承受大规模生产存在较高风险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三是有较高的管理组织才能。另外,规模养殖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包括养殖基础设施、设备、饲料购置费用及周转资金等。
规模养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其产品科技含量高,科技在畜产品增长中贡献份额增大。只有物质、技术的大量投入,才能提高羊肉生产水平,保证规模养殖利益,否则,规模养殖就失去了依据和活力。
发展规模养殖时,要有必要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养殖者的正当权利(包括经营权、收益权等)应得到保护。另一方面,还可制定实行适度风险保障制度等。
规模养殖是发展肉羊业的必然趋势,但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地的自然条件或某一公司、羊场的环境条件、经济条件、技术条件制定发展计划,调整养殖规模。在不同的条件下可采用不同规模的养殖方式。对广大农户而言,在从事肉羊饲养初期,不具备大规模养殖条件的农户,应当重视目前的小规模家庭养殖模式,当各种支撑条件具备后,方可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任何不切合实际的盲目上马、扩大养殖规模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从根本上讲,规模养殖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实践证明,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搞规模养殖,使生产资料得到合理配置,特别是提高了饲料加工机械、养殖场地、劳动力、资金的利用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商品生产率和经营者的收入,养殖者具有经营安全感。如果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或羊场仓促上马搞规模养殖,不但不能形成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反会打破原来较为合理的资源配置,使生产水平下降。
规模大小与市场容量相一致。既要注重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又要注重调整品种和数量;既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变化,把企业规模与区域市场和全国市场、短期市场和长期市场相联系。否则,就会造成产品的积压与资源的浪费。就羊肉而言,它不仅是人们最大众化的食品之一,而且因具备较高的营养特性和保健特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羔羊肉更因其品质优良,不仅具有持久的市场需求,而且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广泛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羊肉,特别是优质羔羊肉的市场缺口很大,短期内不可能饱和。
规模化养殖场的布局应从农业内部的生态结构、畜牧业良性循环需要出发,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首先地址不应靠近中心城镇,应当与饲料粮和粮食主产区较好的结合起来。否则,会形成城区外圈的污染层,如九十年代初,北京市郊区有3000多个规模化猪场、鸡场、牛场,这些养殖场提供了市区90%以上的畜产品。但其中一半养殖场紧靠城区,而不在粮食主产区,大量的畜肥未能及时处理而堆积如山。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大量占用了近郊昂贵的土地,增加了畜产品生产的成本和价格。
农区养羊以舍饲为主。在饲料资源比较短缺的地区,每户养殖规模不宜太大,如陕西关中地区人多地少,几乎没有可种植牧草的耕地,羊的粗饲料来源主要是十分有限的路边杂草和作物秸秆,加之可用于羊舍建设的面积小,一般家庭只能养10~20只,但农户居住较集中,这种小规模可以构成一个村的大规模,可以通过组织化形式,如股份制进行改造。因此,在我们大力发展规模养羊的同时,也不要抛弃或忽略对农区的小规模养殖的改造。但对土地面积较大并种植一定面积的人工牧草的农户,养殖规模可增加到100~200只。
牧区肉羊的养殖规模也应根据草场的承载力和经济、技术等条件决定。以300~500只为宜,有条件的地方可扩大到1000~1500只,但冬春季节羊群应压缩1/3~1/2。
一个羊场就是一个工厂。不论是种羊场,还是商品肉羊场;不论是大羊场,还是小羊场,都必须借用企业经营理念,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预先进行评估或预算。根据预算结果决定养殖规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