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常见问题

必一运动官网_无人机放牧打造“航空生态牧场”科技帮扶品牌 “黑科

发布时间: 2024-12-23 11:21:40    作者:必一体育app下载
  分享到:   
二维码分享

  导语: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和松潘县民族高半山地区畜牧业帮扶为重点,充分发挥航空专业和职业教育扶贫优势,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衔接,建立健全标准化智慧型、生态型无人机放牧体系,打造“航空生态牧场”科技扶贫品牌。研发“智慧放牧黑科技”,颠覆“三州”地区数千年来的艰辛放牧生涯,赋能牦牛养殖产业,擦亮高原藏区的“生态”招牌,增强畜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助推高原藏区产业振兴与农村现代化进程。

  广袤的中国西部青藏高原地区面积达257.2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6.8%,具有高山、高寒、高海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等极端自然地理条件。放牧养殖是高原藏区的第一大产业,牦牛养殖经济规模超过千亿(仅以四川、、青海测算,牦牛存栏量超1700万头)。四川省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地区”是高原藏区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典型代表:山顶覆盖草场和低矮灌木,形成天然牧场;山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为农牧民居住区。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高原藏区形成了千百年来独特的“山下生活居住、山上放牧生产”的习俗,居住区与山顶牧场相距数十公里,生产生活条件极为艰苦。高原藏区牧民普遍采用自然放牧方式养殖牲畜,温暖的5-10月适合牧草生长,牛羊主要在这一时段长膘,而在其他时段,山顶牧场天气寒冷或被积雪覆盖,食物主要为枯草且非常有限,牛羊逐渐瘦下来。自然放牧条件下牲畜每年的有效生长周期仅半年时间,牦牛通常需要5-6年才能出栏,养殖效率极低。由于牧场通常区域广、距离远、山路艰险,在寒冷的冬春两季,牧民不方便远距离运送和投放食物,也很难发现、寻找体弱或生病的牛羊进行人工干预,由此带来的牛羊死亡或损失率约10%,成为当地农牧民最主要的养殖风险并严重制约当地产业与经济发展。

  受限于偏远地理条件制约,交通、通信、销售服务和品牌推广落后,自然放牧养殖出产的高品质生态牦牛肉主要以“牛肉干”形式推向市场,难以获得相匹配的市场价值,缺少溯源技术与生态智慧养殖技术的支撑是背后的瓶颈问题。牦牛养殖产业如何从技术上凸显生态价值是高原藏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对口帮扶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学校驻村帮扶的唱斗村位于全国深度贫困县茂县土门片区,平均海拔1625米,有123户502人,95%以上的村民是羌族,建档立卡22户82人。松潘县纳坡村平均海拔3200米,有43户199人,97%以上的村民是藏族,建档立卡9户44人。唱斗村和纳坡村均位高半山地区,山高坡陡、地质疏松、雨水较多,是地质灾害隐患区,且多为少数民族群众,集体经济、产业发展极为薄弱。养牛是整个阿坝州畜牧业龙头产业,相对草地放牧,山地放牧的困难和挑战极大,养殖效率极低。

  (二)原始放牧人力成本高,养殖风险大。高半山地区居住地距离放牧地普遍较远,如唱斗村牧民往返两地需6个小时。走丢、被盗、生病、意外等造成的年损失率高达10%的。

  (三)生态牛肉缺乏鉴定标准,好肉未必卖好价。与普圈养肉牛相比,生态养殖养殖周期长,但在当地市场卖同样的价格。

  自2018年开始,学校驻村干部与当地村干部深入调研土门片区历史、自然、地理、经济和人文情况,爬山涉水,13次考察“斗子山-白龙村-宝顶沟”等高半山地区,分别向当地林业局专家、老百姓、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了解传统产业与风俗习惯,最终锁定了生态养牛项目。

  学校以茂县、松潘县等民族高半山地区为重点,发挥航空专业优势,产教深度融合的资源优势,确立了做大做强生态放牧产业的扶贫工作思路,为生态散养肉牛提供GPS/北斗定位、生命健康监控、无人机放牧等一整套解决方案和技术指导,探索建立了“内部挖智+外部引资+无人机放牧技术+资源与环境监测体系+销售指导”于一体的产业扶贫新模式,让“苦力活”变成“技术活”,改变数千年来的传统放牛生活,为三州地区农牧民放牧带来极大便利和经济收益。项目历经以下三个阶段:

  项目一期—无人机放牧养殖试点:唱斗村“航空生态牧场”试点养牛(36头牛),于2018年底启动,2020年底首批犏牛实现销售均价50元/斤,超出30元/斤的市场价40%,每头牛增值收益超过6000元。

  项目二期—智慧养殖试点:以省级重点研发项目“高原山地无人机放牧系统开发”为支撑,在松坪沟乡和纳坡村实施20000余头牦牛的“智慧放牧”工程建设,项目于2020年初启动,各项科研实验有序进行,已完成牛羊实时定位、北斗基站搭建、耳标监测生理体征、长航时放牧无人机开发的主要工作,牛的成长环境和各项指标符合生态养殖标准。

  项目三期—牦牛智慧生态养殖样板工程建设:牦牛养得好和卖得好是整个项目面向产业振兴的两个关键环节,人是其中的关键。学校于2021年5月派出青年学生赴阿坝州创业,发挥“扶上马,再送一程”的关键作用。青年学生创业团队已完成公司注册并入住茂县网贸港孵化园,扎根贫困地区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通过持续帮扶,茂县、松潘县均已脱贫摘帽,校工会(扶贫办公室)获得“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学校获2020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四川省高校定点扶贫先进单位”,阿坝州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和贫困户脱贫事迹多次被国家、省级电视台、媒体报道。驻村干部先后被县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州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等荣誉称号。

  高原藏区本就适合放牧养殖牦牛,牛肉长期销路好,特别是有品牌的生态牛肉更受顾客青睐。放养养殖的牛肉绿色、安全、健康,并可大大减少牧草成本。鉴于高半山地区的特殊地貌,学校驻村队伍与当地干部协商决定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生态养牛。本项目注重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扶贫工作充分结合起来,将贫困地区的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按照生态牛肉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确定选用犏牛(黄牛与牦牛的杂交品种)为生态养牛的品种。

  生态养牛最主要困难之一是场地问题,唱斗村没有合适的草场进行野外养殖。经多次多地考察,扶贫队伍在邻近的神溪村、宝顶村找到了非常适合的草场,经过多方协商沟通,该村同意将草场提供给唱斗村村民放牧使用。

  生态养牛首期投资较大,为发挥牧民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改变以往直接给予资金支持的方式,设立“成都航院-唱斗村产业扶贫基金”10万元。项目首期启动资金采用输血与激活自身造血功能相结合方式,8万元由农户个人筹资,10万元由“成都航院-唱斗村产业扶贫基金”出资。该项目收到地方资本的青睐,茂县邮政储蓄银行对唱斗村整村授信为A级信誉村(村民最高可40万/户),同时对“成都航院-唱斗村产业扶贫基金”做10-20倍杠杆(最高200万基金授信),专项支撑有科技含量和市场前景的产业项目。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力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多次走访和交流中,驻村干部了解到羌族贫困户吴万全高中毕业,能吃苦,积极性高,脑子灵活,从小对放牧兴趣浓厚,愿意返乡创业。学校扶贫干部是技术团队主力之一,前期驻村期间实时跟踪项目进展,对农户进行系统无人机飞机技术培训,后期学校技术团队每季度到牧场,教授农户如何使用手机APP实时监控犏牛运动轨迹等技术技能。

  传统野外放牧人力成本高,难以有效管理牛群、监控牛的生长状态。项目初期,驻村干部以无人机应用技术手段来弥补传统生态放牧的不足,成功打造“航空生态牧场”。学校联合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茂县野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以“航空生态牧场”项目为基础,成功申报并立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高原山地无人机放牧系统开发”(60万),纵深推进智慧放牧技术研究,已获得《固定翼多轴飞行器》、《一种构造飞行器的动力系统及飞行器》、《迎角控制系统及迎角控制方法》、《一种小型通用飞机》、《一种无动力飞机》等5项发明专利和1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项目团队设计开发了放牧无人机、智能项圈、北斗通信基站,实现在智能手机APP上实时监测牛的心跳、体温等生命特征数据,查看单牛与牛群的生长环境和活动轨迹,具备通信、定位、防盗等功能。“智慧放牧”既节省人力又能有效管理牛群,为该项目产业化奠定基础。

  为保持扶贫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对已脱贫对象继续给予扶持,学校将项目负责人纳入致富带头人培养计划,选派青年大学生到当地创业,派出学校市场营销师生辅导成立并运营“茂县野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免费学历提升、管理技能培训等服务,打造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支持公司品牌创建与持续发展,让产业扶贫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学校联合茂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茂县野森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以“航空生态牧场”项目为基础,将智慧生态养殖推广到茂县松坪沟,松潘纳坡村,马尔康县牧场村等5个牧场,规模超过2万头。

  学校充分发挥自身智力优势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平台资源,以技术创新,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无人机生态养牛产业项目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断发展。无人机放牛、手机远程监管,使牛的损失率降至0%,一期36头牛实现产值30万元,帮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带动脱贫人口28人,得到了当地政府、企业、养殖户们的充分肯定。预计2期2万头牛可实现盈利2.9亿元,可助农增收1.3亿元。

  定位追踪与生理体征监测技术将为牧民和社会提供丰富的生长数据,大大降低自然放牧条件的牲畜损失率风险;持续的监测数据对牲畜养殖溯源、生态价值打造提供直接支撑,为自然放牧养殖产业带来可观的增值预期;“智慧放牧”技术全面支撑牧民利用手机开展远程监控与放牧管理,改变千百年来的艰辛放牧生活,具备广泛推广前景,具有极其重大的社会意义。目前航空智慧牧场已推广至5个县市的高半山地区,5年内项目三期将覆盖整个三州地区,并逐步打开、青海、新疆、内蒙古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支撑整个高原藏区的畜牧养殖产业发展,为“增收百亿”的乡村振兴梦努力奋斗。

  1.因地制宜,回归农业本源。结合实际,量体裁衣,不邯郸学步盲目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回归本位发展生态农业,走特色、生态发展道路。

  2.艰苦验证,将标准制定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长时间的放牧养殖实验构建“航空生态牧场”智慧养殖标准体系,持续提供最佳技术解决方案。

  3.倾斜支持,以科研项目助力精准脱贫。对扶贫相关专利、论文等成果予以重点保护,成果认定给予倾斜,科研项目申报予以重点支持。先后培育校级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4.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职教产教融合技术和智力资源优势。以学校扶贫干部为该项目技术带头人,集合校内校外、行业企业地方各方优势资源合力打造和推广项目。

  5.发挥职教优势,专注培养本土技术人才。鼓励贫困户带头致富,理论培训和现场技能操作相结合,培训了一大批来自当地的技术骨干和养殖能手,激发内生动力。

  6.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建设关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大局。项目立足于四川民族地区乡村实际情况,从人力、资金、技术、销售、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养牛项目,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有力保障。

  成都航院以航空专业和军工特色为主,项目缺乏农牧方面的专业人才指导。下一步将积极需求农牧业专家支持,以更好实现生态养殖目标。

  获取更多国家项目资金、社会资金支持,扩大项目规模,更早实现项目普及和推广。计划2期2万头牛融资500万用于的生态养殖试点、技术规范及标准制定、高品质生态牛肉品牌打造与市场推广;计划3期融资6000万用于产业推广和地理标志打造。

  联合阿坝州、茂县、松潘县政府共同发起成立“智慧生态养殖产业创新联盟”,吸纳养殖企业、养殖户以及社会资源参与,在整个三州地区推广生态养殖、智慧养殖、无人机放牧技术。

【全文完】

标签:

False
False
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