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需要量标准可为行业走出低谷助力:饲料成本占肉牛养殖成本70%以上,基于营养需要量的肉牛精准饲养的作用不可小觑
我国肉牛饲料转化率低:以饲料/增重比计,美国是6(4.5~7.5):1,我国是8.5(7.5~10):1
数字经济学:我国肥育牛饲养至600kg,每头美国多耗1500kg饲料。5023万头出栏牛,每年多耗费7535万吨饲料
采用绿色低碳饲养方式,包括关键性能指标(KPI)控制、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的措施、冬季使用太阳能给牛舍保温减少饲料用于维持体温的消耗等,可以减少肉牛养殖的碳排放量
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肉牛养殖端、加工端与消费端
在养殖端,通过给牛戴电子耳标、配备“身份证”、安装AI智能摄像头、环境传感器等电子设备,使牛从进场管理、营养管理、繁殖管理、健康管理、日常记录、增重等环节实现全程跟踪服务和精准管理
新质生产力是指在科技发展和信息化进程中,通过创新和变革产生的新型生产力。其核心在于创新和科技,特别是数智化科技,通过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和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肉牛业中的新质生产力体现在哪些创新和技术方面?体现在买好牛、养好牛、卖好牛的各个环节的技术创新上,把好种、料、病、管、销的关口
肉牛业的新质生产力内容:包括品种选择与杂交、饲料配方标准化、疾病防控、环境健康、运输和营销管理等,其中,基于肉牛营养需要量的饲料配方标准化,是最重要的新质生产力
2004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冯仰廉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团队主持的首部中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行业标准发布,结束了我国肉牛业没有标准的历史,为开创我国肉牛养殖标准化生产发挥了关键作用。
自2004版标准发布以来,我国肉牛产业的业态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肉牛存栏数从5276.4万头(2004年)发展到8454.1万头(2022年)。今天我国已是全球公认的肉牛业大国。
采用综合净能NEmf有很大局限性:只能反映肉牛生产水平的一小部分,复杂的校正系数在生产上难以应用。
采用肉牛能量单位RND有局限性:该概念与国外的大麦单位和淀粉价如出一辙,以1kg玉米的综合净能值定为1个RND,这在今天的肉牛生产上也难有代表性,而且易造成混乱。
采食量模型有局限性:动物为能而食,干物质采食量主要是体重和所供应饲粮能量浓度的函数,这是常识。该标准对饲粮能量浓度完全没有考虑,预测值与生产实际的误差很大。
影响维持的能量需要和采食量的因素问题:牛的性别、体型、品种以及环境因素对维持能量需要和采食量都有显著影响,但该标准完全没有考虑。
牛的体重范围设定为生长肥育牛100~500kg或母牛150~550kg:目前生产实际中肉牛的体重远远大于这个范围
肥育牛的日增重范围0~1.2kg:生产上由于杂交和饲养技术的改善,今天肉牛的实际日增重水平已经超过1.5kg,甚至个别阶段超过2.0kg
与肉牛体重和日增重相关的因素:肉牛饲养的目的是生产牛肉,确定肉牛营养需要量的绝食体重指标要优于自然体重,绝食日增重要优于自然日增重
获得肉牛营养需要量的数据需要大量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首先需要国家的顶层设计,其次是产业的需求,三是科学家队伍的广泛合作
获得有价值的数据需要经费和条件的投入: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落后,科研条件差,开展科学研究困难重重
时间投入是更大的成本:美国肉牛营养需要量标准从1945年颁布第1版到2016年发布第8次修订版,经历了71年时间,其中第7-8版之间经历了20年
我国牛源种类和品种数量多:我国牛源种类和品种数量多,为每一个牛种和每一个品种制定营养需要量标准,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
我国肉牛的肉用性能参差不齐:我国肉牛是从役牛演变而来,肉用性能需要多年的杂交和育种才能实现真正的改良。在这样一个肉牛群体基础上建立营养需要量标准的难度可想而知
科学家需要找到新的方法来建立我国自己的标准:如将不同品种牛进行体型分类,在此基础上制订不同体型的肉牛营养需要量
饲料原料种类多和营养差异大:我国肉牛饲料种类经常应用的就有50种以上,而且季节不同,应用的原料也不同
饲料资源的南北方营养差异大:在肉牛养殖方面,南北方气候不同,养殖模式和所用饲料都不同,饲料营养评价的复杂性很大
饲料评价体系和方法尚待统一:在饲料采样、评价方法、动物选择、评价设备、计算模型等方面,都有待全国标准化和规范化
评价方法的的国际化:与国际实验室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完成我国的肉牛饲料评价,也是可选的路径之一
产业数据缺乏的困惑:不宜等待,参考国外已有数据先有选择地用起来,待我国数据积累后再逐步评估、修订和完善
与谁对标的问题:与世界各个肉牛业先进国家对标,其中以北美最新颁布的肉牛营养需要标准(NASEM,2016)为主
国外肉牛业、我国奶牛业与役牛养殖的融合问题:肉牛业的养殖阶段划分也要参考国外肉牛业、我国奶牛业与役牛养殖实践,要兼容并蓄
肉牛从业者的专业水平不高的考虑:肉牛营养需要量标准的文本不能过于学术化,要深入浅出,便于农民理解和使用
公式预测:犊牛、架子牛、肥育牛、母牛采食量均采用不同估测模型,而体型不同则由校正系数进行校正
析因原则:按照维持+生产的原则确定动物维持和增重(妊娠)的净能需要量,再除以与TDN有关的饲粮净能含量值,得出肉牛维持+生产的干物质采食量
考虑体型和性别的差异:基于NASEM(2016)和我国的数据,对不同体型和不同性别的肉牛干物质采食量进行校正
第一段(1位)为国际分类八大类:干草粗饲料;青绿饲料;湿贮饲料;能量饲料;蛋白饲料;矿物饲料;维生素饲料;添加剂饲料
镁钾钙比值(K%/(Mg%+Ca%)):与放牧阶段繁殖母牛和架子牛发生低镁痉挛症比例有密切关系
北京君德同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农颖泰林州生物科园有限公司四川华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ADM动物营养
仹犇泰(江苏)生物技术公司五峰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兴瑞泰化工有限公司秦皇岛启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拿大Jefo深圳科兴天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